“十二五”期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全程指导下,在德国专家的技术支持下,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与国内权威专家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本着科学严谨、打造精品示范工程的精神,扎实完成了被动房在中国的落地,为在中国全面推进被动房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带动了全国不同气候带的几十个项目的发展,改变了中国过去建造建筑技术的节能理念,为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经验。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是能量效益替换字的建筑,也是未来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过去20年,被动式房屋作为一种低能耗和极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已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
被动房的超低能耗性能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中国未来节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大力推广。“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能源署合作开展的替换字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被动房示范在中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张家口紫金湾被动式住宅实验楼
■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被动房发展
2011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筑节能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启了我国发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历程,建造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成为中德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
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被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的秦皇岛在水一方小区6栋住宅楼、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小区B4号楼和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科研办公楼三个项目经过1年以上的实际运行考验,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际检测数字,日前,在石家庄顺利通过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验收。在验收会上,业内人士指出,被动房示范项目为在中国全面推进被动房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果没有这三个示范项目的落地,就不会有今天在全国不同气候带的几十个项目的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说,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虽然已经结束了,但被动房示范在中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随着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被动房已逐渐被社会所认可。要通过验收,认真总结经验,把工作做实、做到位,为我国未来的节能建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基于这三个示范项目的良好基础,被动房在中国的发展正有序地铺展开来。目前,仅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指导的被动房项目就已遍布四个气候带、共有40多个、建筑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涉及住宅、工业厂房、办公楼、幼儿园、教学楼、纪念馆、学生宿舍楼等各种建筑类型,仅北方就有河北、山东、辽宁、青海、黑龙江、内蒙古和北京等。下一步将集成各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完成好每个项目,做好各类试点示范的引导作用,建设更多的被动式低能耗、绿色、节能、环保、高品质、高性能、长寿命的好房子。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以被动房为代表的超低能耗标准将成为建筑业推广的主流趋势。为此,建筑业需要集体发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并依托自身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被动房标准,实现被动房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助力资源和能源协调发展,替换字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住房的升级换代。
曹妃甸生态城
■ 被动房引领建筑节能理念提升
被动房改变了中国过去建造建筑技术的节能理念。有专家认为,德国被动房的合作交流体系和做法在中国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以人为本、被动优先、可再生能源结合的理念。
全球气候的变暖,使欧盟国家加强了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建筑节能成为其实现减排目标的优先发展领域。1988年德国替换字次提出了被动房的理念,并于1999年建成了替换字个真正的被动房屋。它通过采用各种先进节能技术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实现室内舒适的热湿环境和采光环境,显著降低外部能源需求和对机械系统的依赖。被动房也越来越受公众、开发商的推崇,代表了未来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方向。
我国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城市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加剧着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并对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担负建筑节能重任的住房城乡建设部,一直对建筑节能工作倾注巨大精力,对可以在建筑节能上发挥巨大作用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广。
正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所说,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新里程碑,开创了建筑节能工作的新纪元。从原来局部的改进和提升,到现在整体性的全面改进和提升,是一种从技术方法到结果的变革,是发展技术方面的一种颠覆性的划时代的革命。
韩爱兴说,发展被动房是城乡建设领域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缓解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可显著提高室内空气舒适度水平,并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带动建筑节能产业升级和转型,还可为夏热冬冷地区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建设被动房使我国的节能技术、能效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能效技术是被动房的技术特点,热桥技术、热回收技术、新风系统的重点难点都发生了变化,被动房成为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拐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张小玲说,被动房是高品质居住环境下的低能耗。被动房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指标,一是室内环境,二是能耗。室内环境指标不仅包括温度、湿度,还包括二氧化碳含量等空气清新度指标以及噪音和气密性等要求。比如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的一些建筑,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单从能耗指标考虑是很低的,符合被动式建筑的低能耗指标,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就差远了。再比如一些高端商业建筑,室内环境足够舒适,但建筑能耗却非常高。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不提高能耗水平的前提下,把居住的舒适度和居住的环境质量提上去。
文林峰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也是中国替换字开始高水平节能项目的示范,宗旨是在中国推广目前国际建筑节能环保领域替换字进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她明确表示:“中国过去都是按百分比来计算节能效果的,被动房示范项目是替换字次用替换字指标来衡量节能效果,我个人感觉是一步到位的,和国际衡量标准零距离,可以直接进行国际对比了,这使我们在节能领域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没有太大差距。所以说三个示范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是非常巨大的。”